为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要求,把握人工智能技术重塑教育生态的机遇,2025年7月27日至31日,我校统计学专业王小亚老师、强海漫老师赴西安科技大学,参加了由全国工业大数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主办的“全国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大模型技术产业应用与教学创新)研修班”。本次研修旨在帮助高校教师掌握前沿AI工具,创新教学模式,提升科研与教学能力。

本次研修内容前沿且实用,紧密围绕“大模型技术+教学应用”展开,涵盖七大关键模块:
1.智能体实践与AI人才培养: 学习企业级智能体(如煤矿智能化案例)的产业落地路径,理解AI时代人才需求新变化,为统计学等专业融入AI元素、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产业视角。
2.大模型基础与应用实战: 深入理解大模型(如DeepSeek、FLUX.1)核心技术,并通过平台实战掌握AI工具生成教学插图、视频脚本、学术海报、试题集、文献摘要等技能,显著提升教学资源开发效率与创新性。
3.提示词工程与高效办公: 精进提示词设计与优化技术,学会精准引导AI生成高质量教学内容(试题、综述)、科研材料及行政文档,大幅提升工作智能化水平。
4.私有知识库构建与管理: 学习构建个人化教学知识库(教材、文献、答疑库),利用向量数据库技术实现资源的智能整合与高效检索,为个性化教学和科研奠定坚实基础。
5.RAG技术助力精准工作: 掌握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原理与应用,实现基于知识库的精准试题生成、文献综述、问题答疑,有效提升信息处理精度与产出质量。
6.智能体开发赋能教学科研: 通过低代码平台实战,学习开发专属教学智能体(如教案助手、文献助手),实现教学反馈、科研支持等场景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7.多模态与数字人应用创新: 探索语音克隆、数字人生成技术,创建数字助教形象并生成讲解视频,为打造沉浸式、高互动性课堂提供技术支撑。

此次研修对我校教师未来的教学与科研实践具有重要价值。教学模式革新, 掌握AI工具(智能体开发、多模态生成)将有力推动统计学等课程向个性化、互动化、智能化转型,例如利用智能体进行个性化辅导、使用数字人讲解复杂案例;教学效能跃升, 利用大模型快速生成教学素材(图表、案例、试题),利用RAG技术精准答疑和辅导,利用知识库高效管理资源,将教师从繁琐事务中解放,聚焦教学设计与学生发展;科研创新加速, 运用AI工具高效处理文献、生成综述、设计方案、创建海报,开发科研辅助智能体,为统计学及相关领域研究注入新动力;产教融合深化,理解工业大数据智能体应用案例,有助于将产业前沿技术需求(数据分析、智能决策)融入专业教学,培养更契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专业资质提升, 研修考核合格后,教师将获得研修结业证书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颁发的职业技术证书,提升专业认可度。
研修内容系统、实战性强,为统计学专业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提供了清晰路径和丰富场景。将积极把前沿技术融入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探索AI赋能统计教育的新模式,助力我校数字化教学水平实现新突破。
撰稿人/强海漫 图片/王小亚 审核/徐龙华 发布/刘佩